“四湾一河”:深圳构筑一流滨海城市空间新格局
加载中...
2014-10-09
深圳特区报 李世卓
未来的深圳会是什么样?未来深圳人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可以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在未来,或许一半的深圳市民住在全海景的房子里,一半的深圳人在海上度周末,在海边享受空气和海水。在未来,深圳的歌剧院、美术馆、办公室都建在海上,那时候的深圳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上游轮码头,深圳也将把水引入城市,河道成为深圳景观带……未来,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海上深圳’。”
“海上深圳”——这是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陈可石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期待,深圳可以将“四湾一河——深圳构筑未来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空间新格局”作为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设想】
深圳的未来在海上
“深圳人对大海充满渴望,就算堵车5个小时也要到大梅沙去看一眼那蔚蓝色的大海。靠海却难亲近海,这是深圳人的困惑。”陈可石说。
“然而,现在深圳城市发展规划还是一个‘内陆城市’的规划方案,没有从滨海资源角度提出对未来深圳滨海城市发展的愿景。但对于深圳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来说,如果仅仅作为陆地城市去做城市规划的话,深圳是没法和很多内陆城市相比的。因此,要转变深圳未来战略发展的思路,打造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陈可石说,在思考深圳未来35年发展时,我们注意到,深圳的经济实力非常强、产业发展也很好,但从空间战略和空间格局的角度来讲,滨海资源才是深圳最大的资源,如果借助发展湾区经济的机遇,利用湾区经济特点,增加城市价值,将深圳规划建设成一个世界级的滨海城市,打造海上深圳,就可以让深圳在未来的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最具有竞争力、魅力和幸福感的城市。
陈可石认为,深圳应该抓住珠江口湾区经济腾飞的机遇,做湾区经济的火车头。“未来3-5年就是抓住这个‘转折点’的最好时机。”
【破题】
告别内陆思维走向大海
“四湾一河”,即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河,是规划设计师陈可石在深圳居住十几年来,深思熟虑后,为深圳未来规划发展提出的思路。
陈可石认为,滨水空间是构成人们对城市印象的重要元素,是城市总体形态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的轮廓线,也是城市的名片。滨水系统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的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更新,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一个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设计当中,成功的滨水区的城市设计不仅能够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更可以让居住其中的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很多繁荣的地区都有滨水区,例如,美国的纽约、波士顿,法国的马赛和尼斯,澳大利亚的悉尼和黄金海岸等。
“深圳是一个海洋大市,拥有260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是中国特大城市中唯一具有成为世界级滨海城市潜质的城市,具备采用填海造地的方法对深圳四大湾区进行改造,发展金融、商业、休闲、运动四大湾区经济的条件。因此,谋划‘四湾一河’的空间布局,建设‘四湾一河’是建立深圳滨海城市的突破口。”
“深圳的未来城市格局应该是面向大海,向南发展。”陈可石建议,市委市政府可以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未来35年深圳的总体发展思路,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滨海城市,整合深圳的海岸线来思考深圳的未来,让“海上城市”成为深圳最大的竞争力和最大的魅力,并使海洋文化成为深圳文化的最大特征。
【路径】
谋划“四湾一河”打造滨海城市空间格局
——前海湾,深圳未来的“曼哈顿”。
“说起前海湾我就很容易联想起纽约,想到纽约的曼哈顿。”陈可石说,曼哈顿是纽约市中心部位的岛屿,虽然在纽约市五个区中最小,但却聚集了联合国总部、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中央公园……使它成为了纽约乃至全美国的经济、金融、文化、贸易和会展中心。
前海区位优势明显,它的空间区位条件决定了前海成为南中国湾区经济带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同时,深港合作成为前海发展最鲜明的主题,也令前海更具备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优势。目前,前海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开放的条件,深圳有望与国内外投资者一道在这里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中心,形成未来大珠三角的“曼哈顿”。
“目前的前海仅相当于曼哈顿左岸的一个区。”陈可石说,“大家对前海有很高期望值,但从一个规划师的角度看,前海现在的空间布局从形态上看会形成瓶口。所以,我再大胆地做一些设想,在前海西侧填海30~40平方公里,利用大小铲岛,使前海总面积相当于半个曼哈顿,建立‘海上曼哈顿’。 把前海湾打造成深圳的曼哈顿。”
——深圳湾,将成为深圳的“维多利亚港”。
把深圳湾打造成深圳的“维多利亚港”是陈可石提出的设想。他说,一百多年来,维多利亚港的角色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港口,它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深圳湾目前的开发,并没有把其连接香港和深圳的优势表现出来。”陈可石建议,“深圳湾作为深港两地沟通的平台,应该建立成为高密度的滨海城市区。通过香港和深圳共同开发,将深圳湾打造成第二个‘维多利亚港’,让深圳湾成为一个活力的湾区,文化的聚集地。”
——大鹏湾,将是深圳的“黄金海岸”。
谈到大鹏湾,陈可石用澳洲的黄金海岸做类比。他介绍,澳洲的黄金海岸绵延42公里,是由数十个美丽沙滩组成的度假胜地。那里阳光明媚、水清沙白,不仅水上活动极具吸引力,还分布着众多富有趣味的主题乐园,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一个开发完善的风景区,黄金海岸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设施较为齐备,可以满足各类游客的不同需求。
“我前几天专门到东部华侨城顶上,又看了看大鹏湾,我觉得这是未来最有开发价值的一个湾区,它一定高过美国的夏威夷等地。”陈可石认为,大鹏湾如果开发起来,从水质、山海资源方面讲,应该成为深圳最具吸引力的一个区,也是资源最丰富的一块宝地,现在是建设的好时机。
——大亚湾,可以成为深圳的“迈阿密”。
陈可石认为,相比而言,大亚湾集中展现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优良条件。这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51 公里的海岸线,10 多处海滨沙滩,岛屿、礁岩星罗棋布,海域自然形态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海水污染轻。他建议,可以将大亚湾打造为一谷、一都、一岛——深圳的生物谷、设计之都、国际化休闲度假岛,突出滨海特色,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建设好黄金海岸区旅游板块,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开发之后,大亚湾可以像美国迈阿密,阳光、沙滩取之不尽,充满美食、音乐和运动。”
——深圳河,可考虑深港合作共同开发。
全长37公里的深圳河是深圳的母亲河,也是深港之间的界河。陈可石建议,可以考虑深港合作共同开发深圳河,把深圳河从深圳湾打通到盐田,让深圳河作为内河形成水上通道。
每一座魅力都市都有着一条浪漫内河。比如,巴黎的塞纳河、新加坡的滨海湾和新加坡河、曼谷的湄南河,这些空间的开发突出了城市的亲水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城市环境的优越性。很多城市过去几十年城市复兴都是通过修建滨水区完成的。城市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为滨水区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种开发蕴藏着巨大经济动力。
陈可石说,如果深港两地可以联合开发深圳河,可以在其城市滨水空间系统的设计中融入生态效应、美学效应和社会效应,着重建设服务业和旅游业,使其成为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景观地段和公共空间地段,反映出人和自然的交汇融合,进而让深圳河与海洋共同构建深圳的城市文化。
【愿景】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为深圳打造海洋文化
陈可石说,如果“四湾一河”的设想能够实现,不仅将改变深圳这座滨海城市的特征和风貌,它也将使深圳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增强整座城市的活力。生活在深圳的市民,将拥有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生活方式,各种海滩、冲浪、游艇和潜水,各种沙滩音乐季、冲浪狂欢节、帆船比赛……都近在咫尺,成为深圳人生活的一部分,使海洋成为深圳生活的魅力所在。
陈可石说,从城市研究的角度来讲,一座城市的发展应该在经济、环境和文化三个层面取得共赢。其中,文化是最大的吸引力和最后的竞争力。如果全方位的建立深圳滨海城市的形象,深圳将会拥有中国最具海洋特征的城市文化。
陈可石认为,海洋文化代表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时代精神。它胸怀宽阔,具有包容性,它不因循守旧,具有敢闯敢试创新性。深圳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应该说具备了发展海洋文化的宝贵资源。对深圳这样一座典型的滨海开放城市来讲,如何实现文化观念创新,如何对大海实行综合利用,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深圳的文化,将从根本上影响深圳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
未来的深圳会是什么样?未来深圳人应该过一种什么样的生活?
“我们可以发挥最大的想象力来进行想象,在未来,或许一半的深圳市民住在全海景的房子里,一半的深圳人在海上度周末,在海边享受空气和海水。在未来,深圳的歌剧院、美术馆、办公室都建在海上,那时候的深圳将拥有全球最大的海上游轮码头,深圳也将把水引入城市,河道成为深圳景观带……未来,我们应该拥有一个‘海上深圳’。”
“海上深圳”——这是市政协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与市政协委员、北京大学城市规划与设计学院副院长、北京大学中国城市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提出的一个全新概念。陈可石教授在接受记者专访时期待,深圳可以将“四湾一河——深圳构筑未来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空间新格局”作为国际化城市建设的核心目标。
【设想】
深圳的未来在海上
“深圳人对大海充满渴望,就算堵车5个小时也要到大梅沙去看一眼那蔚蓝色的大海。靠海却难亲近海,这是深圳人的困惑。”陈可石说。
“然而,现在深圳城市发展规划还是一个‘内陆城市’的规划方案,没有从滨海资源角度提出对未来深圳滨海城市发展的愿景。但对于深圳这样一个资源短缺的城市来说,如果仅仅作为陆地城市去做城市规划的话,深圳是没法和很多内陆城市相比的。因此,要转变深圳未来战略发展的思路,打造全新的城市空间格局。”
陈可石说,在思考深圳未来35年发展时,我们注意到,深圳的经济实力非常强、产业发展也很好,但从空间战略和空间格局的角度来讲,滨海资源才是深圳最大的资源,如果借助发展湾区经济的机遇,利用湾区经济特点,增加城市价值,将深圳规划建设成一个世界级的滨海城市,打造海上深圳,就可以让深圳在未来的发展中脱颖而出,成为未来最具有竞争力、魅力和幸福感的城市。
陈可石认为,深圳应该抓住珠江口湾区经济腾飞的机遇,做湾区经济的火车头。“未来3-5年就是抓住这个‘转折点’的最好时机。”
【破题】
告别内陆思维走向大海
“四湾一河”,即前海湾、深圳湾、大鹏湾、大亚湾和深圳河,是规划设计师陈可石在深圳居住十几年来,深思熟虑后,为深圳未来规划发展提出的思路。
陈可石认为,滨水空间是构成人们对城市印象的重要元素,是城市总体形态中的重要部分,是城市的轮廓线,也是城市的名片。滨水系统城市设计是对城市环境的改造和城市形象的更新,通过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使一个城市能够可持续发展。在城市设计当中,成功的滨水区的城市设计不仅能够塑造美好的城市形象,更可以让居住其中的居民和游客感受到城市的魅力。很多繁荣的地区都有滨水区,例如,美国的纽约、波士顿,法国的马赛和尼斯,澳大利亚的悉尼和黄金海岸等。
“深圳是一个海洋大市,拥有260公里的海岸线,海域面积1145平方公里,是中国特大城市中唯一具有成为世界级滨海城市潜质的城市,具备采用填海造地的方法对深圳四大湾区进行改造,发展金融、商业、休闲、运动四大湾区经济的条件。因此,谋划‘四湾一河’的空间布局,建设‘四湾一河’是建立深圳滨海城市的突破口。”
“深圳的未来城市格局应该是面向大海,向南发展。”陈可石建议,市委市政府可以从战略的角度考虑未来35年深圳的总体发展思路,从内陆城市转变为滨海城市,整合深圳的海岸线来思考深圳的未来,让“海上城市”成为深圳最大的竞争力和最大的魅力,并使海洋文化成为深圳文化的最大特征。
【路径】
谋划“四湾一河”打造滨海城市空间格局
——前海湾,深圳未来的“曼哈顿”。
“说起前海湾我就很容易联想起纽约,想到纽约的曼哈顿。”陈可石说,曼哈顿是纽约市中心部位的岛屿,虽然在纽约市五个区中最小,但却聚集了联合国总部、百老汇、华尔街、帝国大厦、中央公园……使它成为了纽约乃至全美国的经济、金融、文化、贸易和会展中心。
前海区位优势明显,它的空间区位条件决定了前海成为南中国湾区经济带中至关重要的节点。同时,深港合作成为前海发展最鲜明的主题,也令前海更具备了一个不可复制的优势。目前,前海已具备大规模开发开放的条件,深圳有望与国内外投资者一道在这里重点发展高端服务业、发展总部经济,打造区域中心,形成未来大珠三角的“曼哈顿”。
“目前的前海仅相当于曼哈顿左岸的一个区。”陈可石说,“大家对前海有很高期望值,但从一个规划师的角度看,前海现在的空间布局从形态上看会形成瓶口。所以,我再大胆地做一些设想,在前海西侧填海30~40平方公里,利用大小铲岛,使前海总面积相当于半个曼哈顿,建立‘海上曼哈顿’。 把前海湾打造成深圳的曼哈顿。”
——深圳湾,将成为深圳的“维多利亚港”。
把深圳湾打造成深圳的“维多利亚港”是陈可石提出的设想。他说,一百多年来,维多利亚港的角色远远超越了一个普通的港口,它一直影响香港的历史和文化,主导香港的经济和旅游业发展,是香港成为国际化大都市的关键之一。
“深圳湾目前的开发,并没有把其连接香港和深圳的优势表现出来。”陈可石建议,“深圳湾作为深港两地沟通的平台,应该建立成为高密度的滨海城市区。通过香港和深圳共同开发,将深圳湾打造成第二个‘维多利亚港’,让深圳湾成为一个活力的湾区,文化的聚集地。”
——大鹏湾,将是深圳的“黄金海岸”。
谈到大鹏湾,陈可石用澳洲的黄金海岸做类比。他介绍,澳洲的黄金海岸绵延42公里,是由数十个美丽沙滩组成的度假胜地。那里阳光明媚、水清沙白,不仅水上活动极具吸引力,还分布着众多富有趣味的主题乐园,吸引着全世界各地的游客。作为一个开发完善的风景区,黄金海岸的食、宿、行、游、购、娱等旅游设施较为齐备,可以满足各类游客的不同需求。
“我前几天专门到东部华侨城顶上,又看了看大鹏湾,我觉得这是未来最有开发价值的一个湾区,它一定高过美国的夏威夷等地。”陈可石认为,大鹏湾如果开发起来,从水质、山海资源方面讲,应该成为深圳最具吸引力的一个区,也是资源最丰富的一块宝地,现在是建设的好时机。
——大亚湾,可以成为深圳的“迈阿密”。
陈可石认为,相比而言,大亚湾集中展现了中国沿海地区的综合优势,具有发展成为超大规模经济体和区域经济中心的优良条件。这里的旅游资源独具特色,拥有51 公里的海岸线,10 多处海滨沙滩,岛屿、礁岩星罗棋布,海域自然形态和自然生态保存完好,海水污染轻。他建议,可以将大亚湾打造为一谷、一都、一岛——深圳的生物谷、设计之都、国际化休闲度假岛,突出滨海特色,完善城市功能,重点发展第三产业,尤其是建设好黄金海岸区旅游板块,打造休闲度假胜地。“开发之后,大亚湾可以像美国迈阿密,阳光、沙滩取之不尽,充满美食、音乐和运动。”
——深圳河,可考虑深港合作共同开发。
全长37公里的深圳河是深圳的母亲河,也是深港之间的界河。陈可石建议,可以考虑深港合作共同开发深圳河,把深圳河从深圳湾打通到盐田,让深圳河作为内河形成水上通道。
每一座魅力都市都有着一条浪漫内河。比如,巴黎的塞纳河、新加坡的滨海湾和新加坡河、曼谷的湄南河,这些空间的开发突出了城市的亲水特性,同时也强调了城市环境的优越性。很多城市过去几十年城市复兴都是通过修建滨水区完成的。城市发展特别是经济的发展,为滨水区开发提供了很好的契机,这种开发蕴藏着巨大经济动力。
陈可石说,如果深港两地可以联合开发深圳河,可以在其城市滨水空间系统的设计中融入生态效应、美学效应和社会效应,着重建设服务业和旅游业,使其成为一个城市最具特色的景观地段和公共空间地段,反映出人和自然的交汇融合,进而让深圳河与海洋共同构建深圳的城市文化。
【愿景】
面向大海,春暖花开——为深圳打造海洋文化
陈可石说,如果“四湾一河”的设想能够实现,不仅将改变深圳这座滨海城市的特征和风貌,它也将使深圳人的生活方式发生根本性的转变,增强整座城市的活力。生活在深圳的市民,将拥有世界一流滨海城市生活方式,各种海滩、冲浪、游艇和潜水,各种沙滩音乐季、冲浪狂欢节、帆船比赛……都近在咫尺,成为深圳人生活的一部分,使海洋成为深圳生活的魅力所在。
陈可石说,从城市研究的角度来讲,一座城市的发展应该在经济、环境和文化三个层面取得共赢。其中,文化是最大的吸引力和最后的竞争力。如果全方位的建立深圳滨海城市的形象,深圳将会拥有中国最具海洋特征的城市文化。
陈可石认为,海洋文化代表永不畏惧、永不停息的时代精神。它胸怀宽阔,具有包容性,它不因循守旧,具有敢闯敢试创新性。深圳经过30多年来的发展,应该说具备了发展海洋文化的宝贵资源。对深圳这样一座典型的滨海开放城市来讲,如何实现文化观念创新,如何对大海实行综合利用,创造自己的文化品牌和文化发展模式,最终形成深圳的文化,将从根本上影响深圳这座城市未来的发展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