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报专访】陈可石:鲁朗小镇,传统藏式建筑的现代诠释
加载中...
2017-04-29
今年3月,在西藏林芝的莽莽林海,广东省援藏重点工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正式开业。广东省人民政府特别向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发来感谢函,感谢该校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陈可石作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历时6 年为这个援藏工程所作的努力,充分肯定陈可石及其团队追求卓越、精益求精的精神。感谢函中写到:“以陈可石教授为首的研究和设计团队克服高原反应,先后30 余次进藏调研,与西藏当地专家和工匠交流藏式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进驻项目现场精心规划设计,完成小镇项目250 个不同建筑的构思和建筑方案设计,在项目参建各方的密切配合下,确保了小镇项目统一的藏式建筑风格,为小镇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采取了“总设计师负责制”。2012 年,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收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的聘请函,聘请陈可石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当时,陈可石主持设计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前期规划设计方案受到了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高度赞扬。为确保高质量完成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借鉴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灾后重建工程的成功做法, 广东省决定聘请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设计首席顾问,并聘请该中心主任陈可石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按照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原则,全权负责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总协调,以及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同年4 月,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向陈可石颁发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聘书。总设计师负责制是欧美国家在建设重要工程和建筑项目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保障项目最后成功的方法。其核心价值是总设计师全程参与工程设计到施工过程,以此保障项目按照原设计理念贯彻实施。总设计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由总设计师负责整体项目,从策划、方案设计、方案深化和各专业工种配合中的协调与控制直到工程完成。在设计与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利益各方意见出现分歧时,可以通过总设计师协调,妥善解决。6 年的实践表明,实施总设计师负责制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成功设计与建设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保障。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在继承西藏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当代西藏建筑学之美,成为对传统西藏建筑艺术元素的现代诠释。原创性和艺术性是建筑的生命。作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设计师,陈可石坚信,唯有创造伟大艺术的民族才受到世人的尊敬。正因为如此,一个奉艺术为生命的创作者,始终坚守他的初衷与使命——创造当代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前,陈可石接受了记者的访问,讲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背后的故事。
记者:作为广东省援藏重点项目,广东省委省政府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规划提出了哪些要求?
陈可石: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启动之初,广东省委领导和第六批援藏干部都抱有明确的预期——瞄准国际一流,建设西藏东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旅游目的地。
2011 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视察时要求,一定要将规划设计做扎实、做细致,力求拿出一个完美的方案,规划不通过不动工。朱小丹说,他参观汶川水磨镇时,被深深打动。
2011 年5 月,朱小丹与我在深圳五洲宾馆首次见面。我们就鲁朗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商讨。我记得,他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可石教授,我今天是来拜师的”,给我一种礼贤下士的感觉。
朱小丹说,鲁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应当设计成一个“国际型旅游小镇”。他曾多次去鲁朗,对鲁朗夏天的雪山、漫山遍野的野花印象极深, 认为鲁朗最吸引人的是其壮丽的景观,包括雪山、草地和万亩林海。他同时提出,应将“圣洁宁静”作为小镇设计的最高境界。
这次见面后几天,朱小丹让秘书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阐释了“宁静是一种美学境界”的理念。读完后,我也觉得“圣洁宁静”应该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灵魂。因此“, 圣洁宁静”这四个字也就成了鲁朗小镇设计的终极目标。当然,同时也要凸显“藏族文化、自然生态与现代时尚”。
记者: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设计是否应融入了当地的建筑元素?
陈可石:我们在鲁朗周边看到的主要是民居和田园的和谐延展,是一派详和美好的田园风光,是建筑格局与地域风情千百年互相融合的结果。
鲁朗的传统民居样式十分珍贵。现在我们看到的鲁朗镇,仍然保持着大量的当地民居风格,比如建筑尺度、色彩图案。设计之初,我们也到拉萨、林芝等地考察了当地的援藏项目。我们发现,很多建筑把地域性简单理解为加上一些当地的建筑符号, 这是很可惜的,因为符号并不能完整地表达建筑学内涵,实际效果是不理想的。地域性不单是符号,更重要的是对地域传统材料的运用,以及对空间的研究。林芝木材丰富,建筑材料一直以木材和石材为主。同时林芝雨季长,屋顶多为坡屋顶,与藏区其他地域的平顶建筑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时用的材料都尽量本土化,尽量采用当地的石材与木材。但是民用建筑中, 木板隔墙和地板的隔音及保温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后来地板还是用了混凝土,大体上是传统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结合。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样式与工布江达藏族民居的原来样式是差异的,看起来简练很多,这使得鲁朗项目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很高。您承认这种差异吗?
陈可石:对,有差异。工布江达原有民居样式的形成,一是由本地材料决定,二是由本地环境影响而延伸的实用性决定的。我们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综合现代建筑技术,再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全新的一种藏式建筑。
记者:用怎样的艺术性来解释这种全新的藏式建筑?
陈可石:艺术性,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最高的要求。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最有征服力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艺术性。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宫殿建筑在艺术表达上能和布达拉宫相比。
艺术性的创造应该说是鲁朗小镇最大的价值。鲁朗的自然风光很优美, 但自然风光不能代表艺术,因为不是人类的创造。鲁朗小镇的设计能不能打100 分主要看艺术性。建筑的功能性比较容易实现,但艺术性难以实现。艺术性也是判断一个设计师的品位和眼光的重要指标。
很多建筑师比较重视作为单体的建筑,但我总体比较重视整体的大尺度外部空间。整体外部空间不成功,建筑再成功也是有缺陷的。我们从城市设计尺度、规划尺度再到建筑设计,采用总设计师负责制。每个人对艺术性的理解不同, 我比较倾向于材料的地方特色和简洁。走进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很容易就被设计师个人的美学素养打动,它对空间的理解、安排和剪辑,包括扶手、墙上的门窗洞的开法,很多东西非常个性,也可能是它最珍贵的地方。
记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细节让您满意,又具有创新和民族性?
陈可石:主要是在小镇整体空间设计上秉承藏族传统建筑学,在形态上继承了藏族建筑艺术元素。比如建筑门窗、色彩、外立面、斜墙,我们都做到了与传统的融合。有300 多个当地藏族画工参加小镇设计,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的40 位设计师分成四个10 人小组,画了近千张彩绘设计图。
记者:在小镇建设中,有没有一些地方没有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
陈可石:藏区有白色崇拜的传统。鲁朗当地最古老的房子,如扎西岗村留存的老房子,都是用石头砌成后再在墙体外面刷白浆。
为尊重当地传统,建筑外墙的做法至关重要,中区恒大酒店主楼和藏戏表演艺术中心等重点建筑的墙体都是用石材砌筑好后在墙体外面刷白浆。最开始我们建议鲁朗小镇的建筑都用当地传统民居中的那种毛石砌筑,但经过询价后才知道,这种材料的价格,是空心砖的四五倍。后来,墙体大都改成了空心砖,用水泥砂浆抹面做出凹凸效果,再整体抹白水泥混合物,最后刷白色外墙漆进行保护。恒大以及商业步行街的这种外墙效果都很不错。但保利酒店主楼的白墙未严格按设计做,效果欠佳;联排和独栋别墅客房最初设计为夯土质感的土黄色,但最后没做出来。
记者:您的设计团队是一直驻场的,而且长达三四年时间,他们习惯吗?
陈可石:我们有9 名设计师驻场,他们都住在村长家,条件很艰苦。我每次到工地也是住在藏民家,这是项目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可以把控建筑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让最终呈现的样子达到我们最初的预期。另一方面,很多细节都必须要现场沟通。我们的设计团队从来没有抱怨过环境艰苦,他们都很热爱西藏,对鲁朗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爱心是一切的开始,广东援藏干部都是林芝的粉丝。西藏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每次到西藏,我都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洗涤。高原反应也好,条件艰苦也罢,都抵不过我们对西藏的热爱。
后记
广东省援藏工作开展20 多年来,在西藏这片美丽的林海雪原上,从基础设施援助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努力完成从“输血”到“ 造血”的升级。在鲁朗建设一个国际旅游小镇,作为“中国最美国道”川藏线、滇藏线最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并藉此助力西藏自治区发展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广东省的援疆蓝图正在从理想变成现实。
作为广东援藏重点工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历时6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先后18 次听取方案介绍,12 次到鲁朗工地主持协调会,在工程最艰苦的时候给大家送去勇气和信心。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少华,以及陈全国、洛桑江村、白玛赤林、丁业现等西藏自治区时任和现任领导,都对项目给予了深切关怀,并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协调和推进。当然,还有日夜奋战在工地前线的可爱的施工人员。
作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的总设计师,陈可石先后30余次带领研究生和设计团队考察藏北、藏南、林芝以及甘孜、阿坝的藏式建筑,收集了10 万多张图片资料。并与当地专家和工匠交流藏式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进驻项目现场精心规划设计,成为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最初是委托给美国LQI 建筑设计公司规划设计的。但在2011年4 月的设计方案评审会上,LQI建筑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是建设一个北美旅游小镇,没有表达出西藏文化和建筑传统。然而,大家的共识是,鲁朗是西藏的瑰宝,应该具有浓郁的藏民族色彩。如今,圣洁宁静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已在西藏美丽绽放,让人们见识到以陈可石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创造力与智慧,他们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瞩目。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采取了“总设计师负责制”。2012 年,北京大学及北京大学深圳研究生院收到了广东省人民政府发出的聘请函,聘请陈可石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当时,陈可石主持设计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前期规划设计方案受到了广东省和西藏自治区高度赞扬。为确保高质量完成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的规划设计和组织实施工作,借鉴四川省汶川县水磨镇灾后重建工程的成功做法, 广东省决定聘请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规划设计首席顾问,并聘请该中心主任陈可石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按照总设计师负责制的原则,全权负责小镇的规划设计和工程设计总协调,以及建筑设计和景观设计全过程的质量控制。同年4 月,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常务副省长徐少华、省发改委主任李春洪向陈可石颁发了“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总设计师”聘书。总设计师负责制是欧美国家在建设重要工程和建筑项目时通常采用的一种制度,是一种保障项目最后成功的方法。其核心价值是总设计师全程参与工程设计到施工过程,以此保障项目按照原设计理念贯彻实施。总设计师可以是一个人,也可以是一个团队。由总设计师负责整体项目,从策划、方案设计、方案深化和各专业工种配合中的协调与控制直到工程完成。在设计与工程施工过程中,当利益各方意见出现分歧时,可以通过总设计师协调,妥善解决。6 年的实践表明,实施总设计师负责制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成功设计与建设的最重要的方法和机制保障。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在继承西藏传统建筑文化的同时,也创造了当代西藏建筑学之美,成为对传统西藏建筑艺术元素的现代诠释。原创性和艺术性是建筑的生命。作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总设计师,陈可石坚信,唯有创造伟大艺术的民族才受到世人的尊敬。正因为如此,一个奉艺术为生命的创作者,始终坚守他的初衷与使命——创造当代西藏的世界文化遗产。日前,陈可石接受了记者的访问,讲述鲁朗国际旅游小镇背后的故事。
记者:作为广东省援藏重点项目,广东省委省政府对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规划提出了哪些要求?
陈可石: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启动之初,广东省委领导和第六批援藏干部都抱有明确的预期——瞄准国际一流,建设西藏东南部规模最大、功能最全、标准最高的旅游目的地。
2011 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视察时要求,一定要将规划设计做扎实、做细致,力求拿出一个完美的方案,规划不通过不动工。朱小丹说,他参观汶川水磨镇时,被深深打动。
2011 年5 月,朱小丹与我在深圳五洲宾馆首次见面。我们就鲁朗项目的设计方案进行了长达四小时的商讨。我记得,他见到我时说的第一句话是“可石教授,我今天是来拜师的”,给我一种礼贤下士的感觉。
朱小丹说,鲁朗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条件,应当设计成一个“国际型旅游小镇”。他曾多次去鲁朗,对鲁朗夏天的雪山、漫山遍野的野花印象极深, 认为鲁朗最吸引人的是其壮丽的景观,包括雪山、草地和万亩林海。他同时提出,应将“圣洁宁静”作为小镇设计的最高境界。
这次见面后几天,朱小丹让秘书给我推荐了一篇文章。这篇文章主要阐释了“宁静是一种美学境界”的理念。读完后,我也觉得“圣洁宁静”应该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灵魂。因此“, 圣洁宁静”这四个字也就成了鲁朗小镇设计的终极目标。当然,同时也要凸显“藏族文化、自然生态与现代时尚”。
记者:鲁朗国际旅游小镇的设计是否应融入了当地的建筑元素?
陈可石:我们在鲁朗周边看到的主要是民居和田园的和谐延展,是一派详和美好的田园风光,是建筑格局与地域风情千百年互相融合的结果。
鲁朗的传统民居样式十分珍贵。现在我们看到的鲁朗镇,仍然保持着大量的当地民居风格,比如建筑尺度、色彩图案。设计之初,我们也到拉萨、林芝等地考察了当地的援藏项目。我们发现,很多建筑把地域性简单理解为加上一些当地的建筑符号, 这是很可惜的,因为符号并不能完整地表达建筑学内涵,实际效果是不理想的。地域性不单是符号,更重要的是对地域传统材料的运用,以及对空间的研究。林芝木材丰富,建筑材料一直以木材和石材为主。同时林芝雨季长,屋顶多为坡屋顶,与藏区其他地域的平顶建筑不同。因此我们在设计时用的材料都尽量本土化,尽量采用当地的石材与木材。但是民用建筑中, 木板隔墙和地板的隔音及保温效果不是很好,所以后来地板还是用了混凝土,大体上是传统与现代建筑技术的结合。
记者:我们现在看到的建筑样式与工布江达藏族民居的原来样式是差异的,看起来简练很多,这使得鲁朗项目的整体性和美观度很高。您承认这种差异吗?
陈可石:对,有差异。工布江达原有民居样式的形成,一是由本地材料决定,二是由本地环境影响而延伸的实用性决定的。我们在这两者的基础上,综合现代建筑技术,再通过艺术加工,创造出全新的一种藏式建筑。
记者:用怎样的艺术性来解释这种全新的藏式建筑?
陈可石:艺术性,是鲁朗国际旅游小镇最高的要求。布达拉宫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它最有征服力的地方就在于它的艺术性。我认为,世界上没有一个宫殿建筑在艺术表达上能和布达拉宫相比。
艺术性的创造应该说是鲁朗小镇最大的价值。鲁朗的自然风光很优美, 但自然风光不能代表艺术,因为不是人类的创造。鲁朗小镇的设计能不能打100 分主要看艺术性。建筑的功能性比较容易实现,但艺术性难以实现。艺术性也是判断一个设计师的品位和眼光的重要指标。
很多建筑师比较重视作为单体的建筑,但我总体比较重视整体的大尺度外部空间。整体外部空间不成功,建筑再成功也是有缺陷的。我们从城市设计尺度、规划尺度再到建筑设计,采用总设计师负责制。每个人对艺术性的理解不同, 我比较倾向于材料的地方特色和简洁。走进贝聿铭设计的华盛顿美术馆东馆,很容易就被设计师个人的美学素养打动,它对空间的理解、安排和剪辑,包括扶手、墙上的门窗洞的开法,很多东西非常个性,也可能是它最珍贵的地方。
记者:在规划设计过程中,您觉得有哪些细节让您满意,又具有创新和民族性?
陈可石:主要是在小镇整体空间设计上秉承藏族传统建筑学,在形态上继承了藏族建筑艺术元素。比如建筑门窗、色彩、外立面、斜墙,我们都做到了与传统的融合。有300 多个当地藏族画工参加小镇设计,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的40 位设计师分成四个10 人小组,画了近千张彩绘设计图。
记者:在小镇建设中,有没有一些地方没有达到当初的设计要求?
陈可石:藏区有白色崇拜的传统。鲁朗当地最古老的房子,如扎西岗村留存的老房子,都是用石头砌成后再在墙体外面刷白浆。
为尊重当地传统,建筑外墙的做法至关重要,中区恒大酒店主楼和藏戏表演艺术中心等重点建筑的墙体都是用石材砌筑好后在墙体外面刷白浆。最开始我们建议鲁朗小镇的建筑都用当地传统民居中的那种毛石砌筑,但经过询价后才知道,这种材料的价格,是空心砖的四五倍。后来,墙体大都改成了空心砖,用水泥砂浆抹面做出凹凸效果,再整体抹白水泥混合物,最后刷白色外墙漆进行保护。恒大以及商业步行街的这种外墙效果都很不错。但保利酒店主楼的白墙未严格按设计做,效果欠佳;联排和独栋别墅客房最初设计为夯土质感的土黄色,但最后没做出来。
记者:您的设计团队是一直驻场的,而且长达三四年时间,他们习惯吗?
陈可石:我们有9 名设计师驻场,他们都住在村长家,条件很艰苦。我每次到工地也是住在藏民家,这是项目建设的需要。一方面,可以把控建筑按照设计方案进行,让最终呈现的样子达到我们最初的预期。另一方面,很多细节都必须要现场沟通。我们的设计团队从来没有抱怨过环境艰苦,他们都很热爱西藏,对鲁朗也产生了深厚的感情。爱心是一切的开始,广东援藏干部都是林芝的粉丝。西藏的自然风光和文化魅力是其他地方没法比的。每次到西藏,我都感到自己的心灵受到洗涤。高原反应也好,条件艰苦也罢,都抵不过我们对西藏的热爱。
后记
广东省援藏工作开展20 多年来,在西藏这片美丽的林海雪原上,从基础设施援助到推动当地产业发展,努力完成从“输血”到“ 造血”的升级。在鲁朗建设一个国际旅游小镇,作为“中国最美国道”川藏线、滇藏线最重要的旅游集散中心,并藉此助力西藏自治区发展成为世界旅游目的地,广东省的援疆蓝图正在从理想变成现实。
作为广东援藏重点工程,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历时6年。时任广东省省长朱小丹先后18 次听取方案介绍,12 次到鲁朗工地主持协调会,在工程最艰苦的时候给大家送去勇气和信心。广东省省长马兴瑞,广东省委常委、广东省人大常委会副主任徐少华,以及陈全国、洛桑江村、白玛赤林、丁业现等西藏自治区时任和现任领导,都对项目给予了深切关怀,并在工程设计、施工过程中,不遗余力地协调和推进。当然,还有日夜奋战在工地前线的可爱的施工人员。
作为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工程的总设计师,陈可石先后30余次带领研究生和设计团队考察藏北、藏南、林芝以及甘孜、阿坝的藏式建筑,收集了10 万多张图片资料。并与当地专家和工匠交流藏式建筑设计和施工工艺,进驻项目现场精心规划设计,成为一段难得的人生经历。
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项目最初是委托给美国LQI 建筑设计公司规划设计的。但在2011年4 月的设计方案评审会上,LQI建筑设计公司提出的方案是建设一个北美旅游小镇,没有表达出西藏文化和建筑传统。然而,大家的共识是,鲁朗是西藏的瑰宝,应该具有浓郁的藏民族色彩。如今,圣洁宁静的鲁朗国际旅游小镇已在西藏美丽绽放,让人们见识到以陈可石为代表的中国建筑师的创造力与智慧,他们正受到世界越来越多的瞩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