珠海大剧院——2017年世界建筑节十大“最强王者”

加载中...

2018-03-30

世界建筑节(World Architecture Festival,简称 WAF)公布了 2017年的年度候选名单。世界建筑节奖是全球规模最大的建筑奖项,被誉为建筑界的“奥斯卡”, 今年共有来自51个国家的924个项目参赛,争夺最佳建筑大奖。近日,组委会从这些参赛作品中选出了10个世界上最吸引人眼球的建筑,其中就包括陈可石教授设计的珠海大剧院,其颇受评委的青睐,引起了广泛的关注与认可。


 
在世界建筑节奖评审会的会场内外,评委专家和世界各地的建筑师都对珠海大剧院产生了浓厚的兴趣。珠海大剧院建筑原创方案主创设计师陈可石教授详细介绍了珠海大剧院项目的设计亮点、灵感来源、建筑对环境的呼应、LED技术等方面的相关情况。珠海大剧院的设计在技术上有很多亮点,结合现代声光电等新技术让建筑美轮美奂,创造出大剧院建筑无比的艺术魅力,打造了一张珠海独有的亮丽“城市名片”。
 


项目背景
珠海大剧院国际竞赛中标方案——“日月贝”历时8年的设计和建设于2017年初投入使用。该项目位于珠海市野狸岛人工填海区,全岛面积约42万平方米,三面环海,东望香港大屿山,景观条件十分优越。大剧院建筑用地面积约6万平方米,总投资约17亿元。

2008年,珠海市进行了国际招标,吸引了来自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及其他国家的33家国际知名建筑师和事务所的投标,其中包括设计了北京国家大剧院的保罗•安德鲁,以及设计了首都著名的鸟巢的赫尔佐格。最终,经过专家评审、方案公示和市民意见征集等层层筛选,由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和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深圳分院联合体设计的“日月贝”建筑方案成为珠海大剧院的中标方案。  
第一个由中国建筑师设计的著名歌剧院
歌剧院的结构都很复杂所以设计起来是出了名的困难,而中国现有的绝大部分歌剧院都是由国外的建筑师设计的。迄今为止,陈可石是第一个在国际歌剧院建筑设计方案竞赛中,力挫群雄中标的中国建筑师,其艰难可想而知。但可以预见的是,因中国本土建筑师的崛起,珠海大剧院将成为中国当代少有的原创性经典建筑。
作为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总设计师,陈可石教授和设计团队在过去十五年的时间里完成了50多项大型工程项目的规划与设计,包括汶川水磨镇和西藏林芝鲁朗国际旅游小镇。陈教授也是北京大学中国城市设计研究中心主任,博士生导师。
唯美浪漫的方案构思
“日月贝”方案从如此之多优秀的建筑事务所中脱颖而出,最重要的因素就是其方案创意构思的新颖。作为一个新兴城市,珠海在游客眼中通常是以风景优美的海滨之城被认知,文化属性处于长久的模糊状态。在这种城市标签长久缺失的语境下,如何通过一个建筑让城市的精神内涵凸显出来,如何对城市的地域文化进行恰到好处的表达,创建一个拥有共同性的、能激发民众内心共鸣的建筑,就成为了这次设计的重点。
在意大利著名画家波提切利的代表作《维纳斯的诞生》中,根据古希腊神话传说,爱与美的女神维纳斯站在贝壳上从海上升起,于是设计师就联想到了产于珠江口出产的“日月贝”。以名画《维纳斯的诞生》为设计灵感,珠海大剧院塑造了一双巨型贝壳从海面升起的意象。
“日月贝”完美地诠释了设计构思的全过程。经过多轮专家评审和公示,“日月贝”最后脱颖而出,赢得一等奖并成为中标方案。中标通知书上形容这个方案表现了“地域性、原创性和艺术性”的结合。评委会认为,方案“以超出想象的设计,完美表达出这座滨海城市的文化特征和浪漫情怀”。
 
8年艰辛,只为呈现最好作品
从最初的建筑设计方案投标到最后的工程竣工,这是一条漫长而坎坷的道路,跨越了八年的时光。珠海大剧院在设计建造的过程中,经历了各种困难和挑战,预算屡次超支、管理团队的变换、施工团队的变换、台风暴雨等恶劣天气、海边潮湿盐分高的作业环境等。最终项目组克服了重重难关。现在完成的创作终于呈现在眼前了,陈教授感觉到的是一种宽慰和快乐。
 
从珠海大剧院最初设计方案提出、深化到施工、装修,最终落成,历时8年。根据珠海市人民政府和项目开发方要求,为确保珠海大剧院最终建造效果,作为大剧院建筑方案原创方案设计师的陈可石教授对大剧院艺术效果负责,保证大剧院最后艺术效果达到方案预期目标。方案深化和施工图设计则由北京市建筑设计研究院负责。
 
Copyright © 2021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粤ICP备16036344号 Designed by Vancheer Copyright © 2021中营都市设计研究院
All Right Reserved. Designed by Vancheer